
螺絲包裝機的革新:視覺計數如何取代傳統稱重與振動盤?
在螺絲包裝領域,一場靜默卻深刻的技術革命正在發生。曾幾何時,“振動盤+光電傳感器”?與?“稱重法”?是自動化計數包裝的主流方案。然而,它們固有的技術瓶頸始終難以突破,直到?視覺計數技術?的成熟與應用,才真正為螺絲包裝帶來了顛覆性的革新,驅動行業邁向新的標準。
一、 舊時代的雙雄:傳統技術的原理與局限
1. 稱重法:間接計數的模糊藝術
-
工作原理:先稱取大量螺絲的總重量,再除以單個螺絲的平均重量,計算出大致數量進行包裝。
-
無法逾越的局限:
-
精度天生不足:極度依賴螺絲重量的一致性。任何微小的油污、材質波動、尺寸公差都會導致平均重量變化,從而產生累積誤差。對于M5以下的螺絲,誤差率通常高達1%-3%,無法滿足高端客戶“零差錯”的要求。
-
無法應對混料:一旦不同規格的螺絲意外混合,稱重法將完全失效。
-
缺乏過程監控:它只是一個“黑箱”操作,無法知道包裝過程中是否有異物混入或螺絲本身存在缺陷。
-
2. 振動盤+光電傳感器:機械時代的效率瓶頸
-
工作原理:振動盤通過振動將螺絲排序,使其單列通過一個光電傳感器,傳感器通過感應螺絲遮擋的次數進行計數。
-
無法克服的痛點:
-
重疊即失效:當兩個螺絲緊密貼合或重疊通過傳感器時,系統只會計為“1”,這是導致漏計最主要的原因。
-
機械局限性大:針對不同規格的螺絲,需要更換或大幅調整振動盤的軌道與治具,換產極其耗時。
-
對微小螺絲不友好:振動盤在排序微小螺絲時容易造成卡料,且強烈的振動可能損傷螺絲表面。
-
二、 視覺計數技術:原理性革新與降維打擊
視覺計數技術完全摒棄了“間接測量”和“單點感應”的思路,采用了?“直接觀察與智能判斷”?的全新路徑。
其核心工作流程為:
高清相機拍攝?→?AI算法分析圖像?→?精密分選執行
革新點一:從“感知存在”到“認知形態”
-
視覺系統不再只是感應一個遮擋信號,而是通過高清相機拍下一張包含所有下落螺絲的“全家福”。
-
AI深度學習算法會像人眼一樣,“看懂”這張圖片中有多少個獨立的螺絲,并能智能分割那些相互重疊、粘連的個體,從根本上解決了漏計難題,將精度提升至?99.99%?的級別。
革新點二:從“機械排序”到“動態捕捉”
-
視覺系統不要求螺絲必須以完美的單列姿態通過。在自由落體過程中,無論螺絲是何種姿態,系統都能在瞬間完成捕捉與識別。這降低了對前端振動盤排序精度的要求,提高了整體運行的流暢性與可靠性。
三、 新舊對比:一場全方位的超越
| 特性維度 | 傳統稱重法 | 傳統振動盤+光電 | 視覺計數技術 |
|---|---|---|---|
| 計數精度 | 低 (受重量一致性影響) | 中 (受重疊影響嚴重) | 極高 (≥99.99%) |
| 應對重疊 | 不涉及 | 無法解決 | 智能分割,完美解決 |
| 換產柔性 | 需重新校準平均重 | 需更換/調整機械部件 | 一鍵調用參數化配方 |
| 附加價值 | 無 | 無 | 可集成類別與顏色識別 |
| 數據追溯 | 弱 | 弱 | 強,全程數據記錄 |
四、 結語:革新已成必然
視覺計數對傳統方式的取代,不是簡單的升級,而是一場原理性的革命。它用軟件的智能(AI算法)取代了硬件的復雜(精密機械排序),用直接的數字洞察取代了間接的物理量推算。
對于螺絲制造商而言,選擇視覺計數包裝機,意味著:
-
將“數量準確”從一項無法保證的承諾,變為一個可控的技術指標。
-
將包裝環節從成本中心和風險點,轉變為質量堡壘和效率引擎。
這場革新早已不是未來展望,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在。擁抱視覺計數技術,就是在擁抱螺絲包裝的精準、高效與智能的未來。






評論